8月15日开馆的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吸引了很多游客。>>
在候选人洋洋洒洒的政见中,住宅问题又被重重举起。>>
原文标题:发现外星文明迹象?恐怕有点扯
这几天,天文学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1500光年外发现的一颗“神秘”恒星。它的光变模式如此奇怪,以至于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解释:这可能是外星文明迹象。
到底怎么回事?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采访了率先抛出该发现的“行星猎人”项目科学家之一、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王吉。
王吉说,“不排除但不倾向于”关于外星文明的解释,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自然原因形成的。
【一篇论文引发轩然大波】
从2009年开始,美国航天局“开普勒”望远镜对恒星KIC 8462852进行了持续4年时间的观测。它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,位于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,其质量是太阳的1.2倍,表面温度与太阳类似,但自转速度较快,一个周期为0.9天,而太阳自转周期约为25天。
美国耶鲁大学、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曾联合推出一个“行星猎人”项目,旨在调动志愿者帮助寻找太阳系外行星。这次这颗恒星便是由“行星猎人”项目首先发现的。
“有一天有一个天文爱好者联系我们说,哎,这颗恒星(的光变曲线)怎么这么怪,不像行星也不像其他的(天体),所以我们开始对它做研究。”王吉回忆说。
太阳系外行星距地球遥远,亮度很低,所以人们很难直接观测。寻找太阳系外行星,主要还是借助“凌日”现象,即从地球角度看过去,当有行星从所观测的恒星前面经过,恒星亮度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,形成一个极具规律的光变曲线,据此可推断行星的大小等性质。“凌日”现象已帮助科学家发现了1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。